湮灭中的“微光”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中国科幻界迎来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那就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成美剧。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湮灭电影中”到底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湮灭》
本片导演是亚历克斯·嘉兰,这是他的第二部导演作品。
而他的处女作就是在奥斯卡上击败《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机械姬》。
《湮灭》由派拉蒙和网飞联合出品,北美2月已经上映,上映两周后,网飞就在官网放出了高清资源,我们的大脑门更是迫不及待的就找资源看了。
关于《湮灭》的剧情,大脑门已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深度分析过了:
亲眼看着五个女人自杀,我却无能为力
不过这部烂番茄新鲜度86%的电影上映不到1天,口碑开始断崖式下降,评论区更是一场大战,有怒打一星气得直斥烂片的,也有五星好评高呼神作的。
而争论点,就主要在于对“科幻”的理解上。
说实话,把本片看成单纯的“科幻”片是对它最大的误解
非典型科幻片
其实所谓科幻片,无非两种,一种是建立于科学理论的“硬科幻”,这类科幻片涉及到的更多是“外星人”,“宇宙”,“探索”这些向外延伸的概念。
例如《星际穿越》对虫洞、时间维度的重新理解;《地心引力》完全让你置身宇宙,感受宇宙的浩瀚和人类的无力。
另外一种就是借用科幻片的形式来讲一些抽象、形而上的主题。
这类科幻片最容易引起口碑分化,喜欢的高呼神作,不喜欢的直接为它们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类型片概念——“太空神棍片”。
本片就是典型的第二种文艺科幻片。
在本片的低分评价中,最集中的就是吐槽本片科幻设定上的不合理,例如以下几点:
其实本片也有点冤,虽然原著小说《遗落的南境》和《三体》竞争星云奖,但其实《遗落的南境》的文学分类是定义为新怪谭小说,《华盛顿邮报》对它的评价也是:
《遗落的南境》是一部成功的惊悚小说,也是一部有着古典风格的哥特式恐怖小说。
惊悚、古典、哥特,可以说小说身上具有的特点和科幻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你们明白了吧?把它理解成硬科幻是对它的最大误解。
本片虽然有个高概念的科幻设定,但骨子里其实是个“神话片”,更具体点说,它其实是部克苏鲁神话体系电影。
克苏鲁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对于好莱坞创作者来说,它就是个巨大的灵感来源和IP。
克苏鲁的造型是章鱼脑袋、蝙蝠翅膀,全身覆盖鳞片,传说它一直沉睡在南太平洋海底的城市拉莱耶,是宇宙的“旧日支配者”,等到繁星运行到正确位置,它就会再次苏醒,给地球带来浩劫。
克苏鲁神话的看待人类命运是非常悲观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地外文明,还存在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文明体系克苏鲁,人类科学在他们面前无比弱小,人类更是不堪一击,甚至于人类只要看上他们一眼,就会疯狂。
近几十年来,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受到了“克苏鲁”神话的影响,包括《加勒比海盗2》中的幽灵船船长戴维·琼斯外形就是完全copy的克苏鲁。
而《蝙蝠侠》系列中的“阿卡姆疯人院”就是出自克苏鲁系列中经常发生恐怖事件的“阿卡姆镇”。
神剧《真探》中反复提及的“黄袍国王”,是克苏鲁神话中的旧日支配者哈斯塔。
最近的例子,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水形物语》。
《水型物语》导演陀螺疯狂迷恋怪物大家都知道,而他最崇拜的作家就是克苏鲁神话的作者洛夫克拉夫特。
《水形物语》的故事灵感可以说就是出自《克苏鲁神话》中的短篇《印斯茅斯的阴影》。
在印斯茅斯镇上,有一个邪教组织,他们将女人献祭给海底的邪神“大衮”,以换取丰富的鱼群来捕捞。而大衮的形象就是鱼型人身。
神棍还是神作?
有人可能会问,说了这么多,克苏鲁神话和本片有何关系?
之所以把本片归到克苏鲁神话小说体系下,从外在来说,是本片借用了克苏鲁神话的氛围描写,着重渲染“对未知的恐惧”。
最典型的就是“微光”到底从哪儿来、怎么造成的,从头到尾都是留白,没有给予解释,任大家理解。
包括本片中犄角长出梅花的双胞胎白鹿、透明的鱼,海边的结晶树木,甚至身体炸开后五彩斑斓的骷髅,都有一种贴近克苏鲁神话的变态美感。
从内在说来,是因为本片继承了克苏鲁神话的核心观点,彻底颠覆了“大人类主义”,呈现的世界观是未知地外文明的能力远超于地球,但他们的力量无善无恶,并不在意人类的死活。
而建立于这个观点,本片就展开了一个讨论:
如果人类遭遇比自己更加先进、更富有创造力的文明,它甚至不一定有恶意,那么人类应该抗争、还是接纳?
其实本片的剧情设置很明显受到了塔可夫斯基的科幻神作《潜行者》的影响:
同样也是一个小队进入因陨星坠落而毁灭的死亡之地“The Zone”,心怀不轨的小队成员在探险过程中审视着自己的潜意识,寻找能实现人类内心欲望的“The Room”。
《潜行者》改编自小说《路边野餐》,小说中有一句名言:
“外星人路过地球进行野餐,临走不小心落下了他们的泰迪熊。”
《潜行者》中的“The Zone”,以及本片中的“微光”,就是这个泰迪熊。
而“泰迪熊”的意义,不是与人类形成二元对抗,是作为一个反射人类内心欲望的镜子。
本片中进入“微光”区域的五位女性,包括生物学家莉娜,物理学家乔希,心理学家文崔斯,地理学家卡斯和医生安雅,他们分别就代表了人类的五种态度。
莉娜是抗争,乔希是接纳,文崔斯更是主动把人类带给外星人献祭,安雅是怀疑人类、残杀人类,卡斯是自毁。
所以,很多人对剧情和人物设定的吐槽既有理也无理,它确实存在逻辑硬伤,但原因是这些都不是导演对剧情设置的首先考虑。
严格来说,她们五个人更像是个五个符号,功能不在于反抗和研究外星文明,导演希望呈现的,是她们作为人类,面对外星文明的思考和态度。
霍金曾警告人类:
“假如外星人什么时候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会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登陆美洲差不多,那对于美洲土著人来说,并不太妙。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外星人,根据地球文明的发展历史,人类最好不要跟外星人接触,以免被外星人征服。”
而本片,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如果一个外星文明来到地球不是毁灭,而是创造,那么人类应该抗争,还是接纳呢?
在这个角度来说,本片不一定是今年最好的科幻片,但至少是今年最大胆的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