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抗战电影排行 经典激动人心的抗战电影
每次看完激动人心的阅兵仪式后,总想看看抗战电影,在影片中还原当年那段艰苦岁月,看看先烈是怎么奋斗抗战。那么有什么抗战片好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激动人心的抗战电影,马上过来看看吧!
《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实现全面抗战后,取得的最大胜利。电影《血战台儿庄》便是描绘这次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士气的电影。
1938年,日军占领民国首府南京之后,计划由南北两面包抄战略要地----徐州,以实现对华东地区的全面占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临危受命,指挥保卫徐州、抵抗日军。,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这是内地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抗战的电影,于1986年拍摄完成。在以往的内地电影中,蒋介石总是被描绘成一个万恶的魔鬼。而在《血战台儿庄》中,蒋介石是以一脸正气出场的。剧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场景:国民党 122师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他的追悼会,此时天空出现了几架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众人都要求蒋介石马上躲避,面对危险,蒋介石没有退缩,他继续含泪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奋勇杀敌。 后来,台湾中央社驻香港负责人谢忠侯想要买一盘录像带拿回去给蒋经国看。在胡耀邦总书记的同意下,新华社驻香港记者送给了他一盘录像带,后来这部电影在台湾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英烈千秋》
这部1974年台湾拍摄的电影是描绘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均有以张自忠将军命名的张自忠路,足见这名国军将领抗日事迹之伟大。就连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这部《千秋忠烈》是当年台湾票房最高的电影。共分6集。讲述了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日的悲壮一生,尤其是第最后一集中张自忠战死的那一幕,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英雄流泪心碎。影片气势雄浑、大气、厚重,将浩大的战争场面与宁静的家居生活、英勇率军作战与关心部下,如将妻子缝制的布鞋给士兵等,把张自忠的精神、气质、为人,部下对他的崇敬、敌我双方对峙军力消长,战争的残酷性,整个中国战争形势,张自忠的处境,全国人民上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气势,线点面展开,有血有肉淋漓尽呈现塑造了光辉的中国军人英雄形象。
《地道战》
《地道战》绝对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电影之一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的“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机智的冀中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面对着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冀中人民临危不惧,英勇奋战,最终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该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为蓝本,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特殊战斗形式的发展过程,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艺术感染力。
《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吧,看小编找到的这张古老的海报。这是一部1947年拍摄的电影,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抗战电影,因为抗战在整部电影里是做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但也不仅仅是背景。
抗战初期,女青年素芬认识了饱含爱国爱情的男青年张忠良。两人坠入爱河,结婚一年之后,抗战全面爆发,恰好素芬诞下一子,取名抗生。张忠良则参军跟随部队南下。素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儿子和婆婆从上海到乡下,又从乡下回到上海,饱尝艰辛,但她始终盼望着自己已经失去联系的丈夫张忠良能早日回来。张忠良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最终流亡到重庆, 在走投无路之时得遇交际花王丽珍,开始迷失自己。后来和王丽珍结婚,并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又与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厮混,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结发妻子素芬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一次晚宴上,做帮佣的素芬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混乱便由此拉开。
《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变迁之中,以如火如荼的感情,通过这个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欢离合,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侧面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这也是这部非纯抗战片能够入选榜单的理由。
《地雷战》
“地雷战” 是抗战时期山东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海阳民兵并不是最早使用地雷的,但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是抗战期间地雷战最有名气的。
根据真实历史和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具有一定娱乐性质的抗战电影。讲述了1942年山东赵家庄等地经常遭受日均军突袭,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联合附近几个村庄组成民兵联防壮大武装力量的同时,用土制地雷组成各式各样的地雷阵,打击日军。为对付地雷阵,日军从青岛搬来了工兵,乘联防民兵抢收麦子的机会,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部分村民。并让被俘村民在队伍前踩地雷,再次进攻赵家庄。赵家庄民兵巧摆地雷阵,用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解救了被俘的群众,全歼日军的故事。
《紫日》
《紫日》在国产抗战电影里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电影里的所有人,不分国籍,都成了平等的受害者形象。
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时,忠厚老实的中国老百姓杨玉福被苏联红军从日本人手中救出。向后方转移的路上,苏军误入日军军营,一场激战过后,杨玉福和苏联女军医娜佳逃进林区,碰上与日军失散的少女秋叶子。由于一直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秋叶子一心要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带他们走入险境。娜佳无法忍受秋叶子的作为,让杨玉福杀了她,杨玉富虽背负杀母之痛,却不忍对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下手。茫茫林区里,语言不通的三人经过一系列磨难,渐渐产生情谊,秋叶子逐渐对自己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意识到自己之前行为的荒谬。
终于那个单纯的日本少女,恢复了对生活的巨大渴望,战争结束,她相信可以回家了,可以见到大西耕了,未来是一片光明美好。可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战败日军的自我屠杀结束了秋叶子生命的屠杀,让人措不及防。
《八百壮士》
这是榜单上的又一部台湾电影,和前边那部《英烈千秋》出自同一位导演。
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战败西撤,命令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手上拿着一纸手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另一说48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影片《八百壮士》正是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电影。谢晋元带领部下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两岸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电视剧是小编这代人很熟悉的,但是今天推荐的是1964年拍摄的电影《小兵张嘎》。
这部电影讲了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在老钟叔,老罗叔和区队长的引导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的故事,想必已经无需赘述。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是一部改编自徐光耀先生1961年同名小说的电影。相比于小说,电影在小说框架上做了两处改动:一是增加了小说中没有写的胖翻译形象,二是把柜子指挥官的名字----肥田一郎改为了龟田。这两处看似不大的改动使得嘎子的故事更加风趣,更符合儿童军事题材影片的定位。
《南京》
《南京》是一部站在外国人的视角,以1937年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的采访,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的种种暴行,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
但这也不是一部完全意义的纪录片,正如该片导演曾表示德那样,希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如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静态的照片等,而是希望通过表演和片中传达的情感力量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
《南京!南京!》
同样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这部是由陆川导演,刘烨、高圆圆、范伟等明星主演的中国版。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观众们对于这部电影期待非常之高,以致这部电影上映时,在影迷圈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表扬者认为这部电影极具震撼力,刻画了一个个小人物在民族与个人遭受生死存亡之际,所做的种种或是保全自己,或是保护他们的行为。也大胆的设立了日本人角川这个角色,角川在电影中表现出人性的一面,不仅对战争有反思,还释放了两个中国俘虏,并自杀,是国产同类电影重大的突破。
批评者则认为这部电影情节编排很弱,没有达到层层递进最终高潮的效果,而是通过不断堆积暴行来释放观众的眼泪。还有弹钢琴等东西方电影的烂俗情节。
实际上敢于尝试这样一个题材本身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部电影究竟是优是劣,还是各位看官看过之后自己定夺吧。